翔隆執行長李奕儒首先介紹在政府政策大力推動之下,台灣太陽能電場在過去 2018-2019 兩年內有越來越趨於大型化的趨勢,電場一起手就 40 萬片以上太陽能板也已不是太新鮮的事。
但是,一片太陽能板壽命約 15-20 年左右,同時會遇到逐年衰退、出現熱班等種種問題。在過去傳統的檢測方式是透過人工拿著熱影像儀,一片片提前偵測潛在的故障問題,但以前太陽能電站通常都是集中一次大規模進行檢修,在人工速度檢測較慢的狀況下,巡檢計畫通常只能以年作為時間單位計算。
李奕儒說,太陽能板檢測導入無人機主要有幾個好處:第一就是大幅提升效率,以 500Kw 的太陽能電場為例,傳統人工檢測可能要用上 3 至 4 小時,但無人機只要 30 分鐘就可以完成。
翔隆自己實際操作步驟如下:首先用 GIS 標示出巡檢範圍,輸入無人機就會升空進行巡檢,並自動對個別太陽能板進行紀錄、問題分析,再把資料回傳到翔隆自制的太陽能板分析雲 VISION 產生巡檢報告,後續讓實際的維修單位前去現場維修。
李奕儒強調,為了因應接下來還會大幅成長的太陽能電場,無人機檢測的下一步將會是加強無人機巡檢機隊的自動化,降低巡檢門檻,另一端也會收集更多資料,搭配 AOI 耦合機器學習加強自動辨識能力,並且透過雲端產生更精準且便利的巡檢報告。
本文資料轉載自:https://www.inside.com.tw/article/20676-Drone-inspection-solar-farm